锦织壮乡,剪出千年
中华文脉传承团
— 响当当践行者社会实践团队—
— 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前言
广西非遗剪纸是八桂大地上绽放的民间艺术之花,其起源可追溯至唐宋,与壮、瑶等民族民俗深度融合。近年来,在“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推动下,中华文脉传承团组织大学生深入实践,通过“剪纸技艺进校园”“非遗工坊传习”等形式让古老技艺贴近现代生活。大学生们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调研古村古建收集非遗素材,运用新媒体、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剪纸艺术,让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在青春传承中焕发新彩。
团队介绍

一支由22、23、24级跨年级学子组成的实践团队——响当当践行者,正以非遗剪纸为桥梁,连接传统与现代。团队汇聚艺术设计学院、传媒学院、财经学院、数字科学学院的9名优秀伙伴,在两位专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跨学科融合」为引擎,让广西非遗剪纸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这个暑期,团队将深入探索广西非遗剪纸,对话传承人、梳理技艺谱系,用脚步丈量剪纸背后的民俗故事与文化脉络。我们不仅是「记录者」,更是「创新者」。我们计划创作系列主题剪纸作品,融合纳西族地域特色、中华传统文化意象等元素,开发文创产品;策划「非遗进校园」「剪纸云课堂」等活动,让古老技艺通过年轻化表达触达更多群体。
团队成员
指导老师:沈丽萍、葛玲怡
总负责人:姚奕婷
摄影组:唐天羿、朱敏慧
运营组:朱鑫怡、曹伟杰
财务组:刘畅
后勤组:陈果、闫俊成、于添淇
指导老师

沈丽萍
上海市蒲公英教育发展基金会创始人兼理事长,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与丰富的行业经验;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 GMP23 项目,获哥伦比亚大学 ICF 认证高管教练资质,同时拥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理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在职业经历中,曾担任 TESCO 乐购中国区人才招募等重要管理职务,深耕人才发展与组织发展领域多年,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与行业洞察。

葛玲怡
上海立达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团总支书记,中共党员,管理学硕士,助教。曾获"优秀指导员"、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互联网+平潭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等荣誉。深耕学生工作一线,秉持"以心换心,以情暖情,以理育人"的工作理念,在各类学科竞赛指导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提升专业素养,用匠心理念助力学生成长,致力于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人生导师。
01团队负责人

大家好!我是来自24环境设计专业的姚奕婷,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担任团队负责人。本次我们团队联手南宁非遗剪纸传承人钟老师与云南丽江玉龙县第一中学,将广西南宁非遗剪纸带到云南,学习并发扬南宁的非遗剪纸手艺的同时传播当地纳西族文化。我希望借助此次“三下乡”活动学习与实地调研,同团队一起扎根乡土,用专业知识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
02技术组

大家好!我是来自24摄影专业的唐天羿,很荣幸参加此次三下乡活动。参加本次活动。我将在本次活动中将用镜头记录剪纸课堂与乡村调研瞬间,定格青少年成长时刻与团队公益风采,通过影像传播教育公平理念,把优秀剪纸文化资源送到人民群众身边,让更多人能学会剪纸并因此感到自豪,增强文化自信。

大家好!我是来自24摄影专业的朱敏慧,是本次活动的一份子。非常期待和大家一同前往云南,扎根当地,实地拜访并学习非遗剪纸手艺,我将使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剪辑视频运用新媒体进行多平台传播,赋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用实际所学传承中华文化,践行初心,牢记使命!
03运营组

大家好!我是来自24产品设计专业的朱鑫怡,对于即将奔赴的云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希望用专业所学,以剪纸为媒介与产品设计相融合,传播地区特色民俗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创让非遗文化走进大家生活,同时也在更多青少年们心里种上剪纸的种子,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生力量!

大家好~我是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曹伟杰!很荣幸可以加入此次立达学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将跟随团队前往云南玉龙县一中体验剪纸技艺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开展剪纸文化主题宣讲与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传承千年的精彩。
04财务组

大家好!我是来自22经管的刘畅,我将承担本次活动的财务管理工作。我将以专业所学管理好经费的支出,实现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希望此次活动能够顺利举办并让更多人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05后勤组

大家好!我是来自2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陈果,很荣幸可以成为团队的一员。我将全程用文字记录活动的开展并整理,并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计划让青少年能够更轻松的入手这一门非遗。赋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传统手工业,助力此次活动的趣味性并富有教育意义。

大家好!我是来自24计科专业的闫俊成,即将参加本次活动的前期设计与策划、线上宣发与后勤工作以确保“五个一"实践任务顺利开展。我会全力保障团队高效运行,以细致服务助力项目落成,践行青年担当。

大家好!我是来自23会计学专业的于天淇,非常荣幸能成为团队的的一员,我将切身带入当地人,深入思考关于非遗剪纸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性,希望深入投身到这次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目标
01深化非遗文化认知,筑牢传承根基
以影像记录、展览展示等形式,呈现南宁非遗剪纸的历史脉络、民族技艺及特色纹样,创新宣传载体提升社会关注度,让大众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让剪纸艺术融入生活肌理。
02激活传统技艺活力,培育传承力量
邀请传承人走进校园、社区开展传习活动,手把手教授剪纸技法,讲述背后的民族故事,吸引青少年参与,壮大传承队伍。
03创新文化传播路径,提升艺术魅力
结合专业知识开发剪纸文创产品、线上课程,通过短视频展示,拓宽传播渠道,让非遗剪纸走向新生代的心中。
04以技艺赋能文旅,助力乡村发展
对接乡村文旅需求,将剪纸元素融入乡村文创、景观设计,结合调研成果提供创意帮扶,推动非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结语
本次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已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我们的行囊已装满热忱与期待。为三下乡实践的参与者,我们即将带着知识的火种、服务的初心与探索的勇气奔赴云南玉龙县一中 , 在剪纸的刀光纸影里触摸非遗传承的温度,在村舍院落的走访交谈中感知乡村振兴的脉搏,在孩子们清澈的目光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让我们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在广袤的八桂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答卷,让三下乡的足迹,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成长印记!
— END —
出品 | 响当当践行者
制作 | 陈果 姚奕婷
编辑 | 陈果 曹伟杰 朱鑫怡
责编 | 姚奕婷
责审 | 葛玲怡
终审 | 程荟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