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追寻红色足“冀”,传承革命基因(三)
-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追寻红色足“冀”
传承革命基因
星火向党社会实践团队
红色青春,下乡筑梦!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光芒!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年担当!
为深入切实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党的光辉历程,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传承,将重要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海立达学院星火向党社会实践团队满怀赤诚奔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和李家庄统战部旧址,青砖灰瓦间回荡着“进京赶考”的初心誓言,泛黄文献里藏着运筹帷幄的革命智慧。三处红色印记串联起革命征程的初心与担当,不仅是历史回望,更是精神淬炼。
星火向党,共赴新程
西柏坡纪念馆
2025年7月17日上午,星火向党社会实践团队踏访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通过观摩"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珍贵史料,以及走访旧址、重温誓词、座谈研讨等形式,深切体悟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亲身感受党中央在太行山麓指挥三大战役、擘画建国方略的峥嵘岁月。
走进馆内,丰富的史料和珍贵的文物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从土地改革到三大战役,从七届二中全会到进京赶考,每一段历史都使团队成员深受震撼。
星火聚初心,踏寻西柏坡
回忆录开篇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聂荣臻将军的回忆录,为大家介绍了该地革命传统深厚、战略位置优越、群众基础良好,成为重要驻地。聂荣臻将军的回忆录为团队成员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借鉴资料。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每一段史料,都在无声诉说着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奋斗历程,也让“西柏坡精神”变得具体而深刻。
为“赶考”立规矩
六项规定
1949年春夏之际,中国革命形势已发展到一个历史大转折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特别强调:“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还给各级领导及党员领导干部,同时也是给他自己,定下了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学习三大战役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并感受到了民族责任与使命担当。在这场决定民族命运的决战中,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筑起胜利的丰碑。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信仰的忠诚,用鲜血浇灌出和平的曙光。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如同一部气壮山河的史诗,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续写新的篇章。当代青年身处更开放的社会,更需明白:个人的光芒离不开集体的托举,学会在包容中互补、在协作中共赢。
青春力量
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在于“在胜利时保持清醒,在奋斗中坚守初心”。对星火向党团队而言,这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当下的行动指南——以谦逊之心对待成长,以务实之策应对挑战,以团结之力成就事业,方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定位,让青春绽放真正的价值。
探寻革命地,实践正当时
中共中央旧址
团队踏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映入眼帘的是青砖灰瓦的平房、简陋的办公用具,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却辉煌的岁月。这里是党中央指挥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新中国诞生前的重要摇篮。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里,煤油灯、旧桌椅等实物见证着他们在清贫中擘画未来的坚守。此次参观让队员们深刻领悟到初心的重量与使命的传承。如今的安宁幸福源于先辈的牺牲奉献,我们更应接过接力棒,以实干笃行续写时代答卷。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团队成员们站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简朴的土坯房内,泛黄的桌椅仿佛仍回荡着先辈们的讨论声。但正是在这里,党中央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告诫。看着斑驳墙面上悬挂着的伟人照片和党旗,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环境中运筹帷幄的身影愈发清晰。正是他们当年“进京赶考”的坚定,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此次参观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两个务必”穿越时空,仍是大家奋进的警钟。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传承奋斗精神,以实干践行初心,不负先辈嘱托。
中央统战部旧址
最后,团队成员们走进中央统战部旧址。展厅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份份珍贵的文献,串联起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风雨同舟”的峥嵘岁月。从“五一口号”响彻云霄到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从协商建国共绘蓝图到同心同德建设国家,每一段历史都诠释着“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内涵。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红色旧址中读懂了“同心同行”的力量密码。这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望,更是一场精神洗礼。我们要以“赶考”姿态传承统战智慧,在学思践悟中深化责任担当,让“风雨同舟”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持续绽放光芒。
END
出品丨星火向党社会实践团队
制作丨李心怡 刘熠 赵靓
编辑丨李心怡 刘熠 赵靓
图片丨田若琪
责编丨田若琪
责审丨葛玲怡
终审丨程荟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