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开启跨文化之旅,拥抱无限可能—艺院学子剑桥大学微留学心得分享(五)
在全球化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国际交流早已成为大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国际交流带你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在多元碰撞中重塑思维,让我们一同踏入这些学子们的海外研学之旅,品味他们在英国的日日夜夜,倾听他们心底最炽热的回响,与他们携手去突破、去感悟、去蜕变。
微留学感想
视传2班蒋心悦
在英国两周的研学让我收获颇丰。在剑桥的课堂上,我体验了独特的导师制教学,小组讨论增强了我的交流能力,小组的英文汇报虽然吃力但很有挑战性。课余时间走访了大英博物馆、伦敦眼等地标,最震撼的是在康河撑船时亲眼看到徐志摩笔下的"数学桥"。地铁里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让我感受到真实的英国生活节奏。这次研学不仅开阔了眼界,更让我意识到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
视传2班 王梓豪
踏上英国的土地,仿佛打开了一本厚重而鲜活的历史书卷,每一页都书写着独特的故事与韵味,这段旅程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至今仍在心头萦绕。
初到伦敦,标志性的大本钟和议会大厦便以磅礴的气势映入眼帘。哥特式建筑的尖顶直插云霄,砖石上的雕刻历经岁月却依旧精美绝伦。站在泰晤士河畔,看着穿梭往来的游船,远处伦敦眼缓缓转动,历史与现代在这一刻奇妙交融。我登上伦敦眼,俯瞰整座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与古老的教堂、城堡相互映衬,那一瞬间,我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包容万象的胸怀,它既承载着往昔的辉煌,又大步迈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漫步在牛津和剑桥,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错落有致,古老的建筑里仿佛还回荡着学者们激烈的辩论声;剑桥的康河静静流淌,撑一支长篙泛舟河上,徐志摩笔下“再别康桥”的浪漫意境在眼前重现。我走进图书馆,抚摸着那些泛黄的古籍,指尖触碰的不仅是纸张,更是几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积淀。在这里,我看到了英国对教育的重视与传承,也明白了为何这里能孕育出无数影响世界的杰出人物。除了繁华的都市和学府,英国的乡村风光同样令人陶醉。
然而,这场旅行带给我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文化上的冲击与思考。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和严谨守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在拥挤的地铁里,还是在热闹的商场中,人们总是保持着礼貌与秩序。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传统与现代观念在英国社会中的碰撞与融合,这种多元性让英国社会既保留着独特的韵味,又充满了活力。
离开英国时,心中满是不舍。这段旅程,我不仅领略了英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更深入了解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它像一颗璀璨的宝石,在我的记忆中闪耀,也让我对世界的广阔与多元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24视传(本)1严石
此次为期两周的英国微留学之旅让我受益匪浅。从伦敦的皇家仪仗到剑桥的学术探访,从牛津的古老书卷气息到七姐妹悬崖的自然壮阔,每一处都充满文化的魅力与学习的惊喜。特别是在剑桥大学,与多位知名学者面对面交流,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生物干细胞等前沿议题,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术的深度与开放。康河上的荡舟、TheEagle酒吧的DNA故事、小组讨论中的思想碰撞,都成为我心中珍贵的记忆。除了学术收获,我也学会了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跨文化沟通。临别前,在MadingleyHall穿上正装、领取证书的那一刻,我感受到成长与荣耀。这段旅程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坚定了我未来继续探索世界的决心。回望此行,一切依旧温柔闪耀。
当艺术与世界相遇踏上剑桥的土地,仿佛踏入一座流动的美术馆——康河的涟漪倒映着哥特式尖顶,青石板上沉淀着八百年的学术呼吸,每一缕风都裹挟着牛顿与徐志摩的灵感碎片。这里,艺术从不囿于画框与疆界,而是以思想为画笔,以文明为颜料,在世界的画布上肆意流淌,在交流中重构认知。